内容详情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杜月笙烧欠条后有无人主动归还所欠的钱?完美电竞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3-12-21 11:30:02 浏览:

  1951年8月1日晚,香港下着骤雨,病入膏肓的杜月笙躺在床上,面如死灰,神情沮丧,他在等一个人,杜月笙扫了众人一眼,长叹一声:“我许了个愿,若京士今天能来,我的病或许还有救,他来不来,我就知道我这病是不会好了。”

  原来杜月笙在等自己最为得意的弟子陆京士,打算在陆京士到达以后安排后事——订立遗嘱,分割财产。

  陆京士是杜月笙的心腹,也是杜月笙最为得意最为亲近的门生,两人相识二十多年,陆京士比杜月笙小十九岁,情同父子,这份交情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1951年7月29日,杜月笙派人拍电报给台北的陆京士,电文只有他口述的四个字:“病危速来!”接到电报以后,陆京士马上回电报,说8月1日一定赶到。

  从8月1日上午到8月2日下午,杜月笙一直在床榻上期盼着陆京士到来,而陆京士也着急见杜月笙,为了赶飞机,几乎一夜未眠,当一身风尘的陆京士看着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杜月笙时,不由得泪流满面。

  杜月笙一生朋友无数,可到了临终前,在他的心里、眼里,仿佛就只有一个陆京士,杜月笙终于把陆京士给盼来了,陆京士每天在杜月笙床前陪伴,尽心侍奉,用最大的努力来回报杜月笙的知遇之恩。

  8月4日一早,杜月笙安睡一会以后醒来,自我感觉神志清楚,呼吸也比较顺畅,杜月笙看了一眼守候一夜的陆京士,对他说:“京士,趁着我今天精神好,和你说说怎么办我的后事。”

  杜月笙神色坦然而平静地和陆京士商讨自己的身后事,杜月笙要求丧事一切从简,只是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条是穿长袍马褂入殓,第二条是要有一口好棺材。

  这并不是杜月笙死了也要出风头,而是为了满足他的第三个要求,就是尸骨不能埋在香港,以后要带回上海去,葬在他的出生地高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上海,终究是杜月笙魂牵梦萦的地方。

  随后杜月笙让女儿杜美如从香港汇丰银行的保险柜里取出了一个包裹,里面全是别人向他借款的欠条,少则5000美元,多的达上百根金条,这些签名的借款人,大多为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

  这些借款人,有一定的还债能力,只要杜月笙想要回来钱,就会有大把大把的钱,然而杜月笙并不是让家人拿着欠条去讨债,而是当着家人的面,把这些欠条一张张撕碎烧掉。

  杜美如以及杜月笙的妻儿当时并不明白杜月笙为何要这样做,因为从那厚厚的欠条里面,随便拿出一张来兑现,就足够生活在困境中的杜家生活一段时间。

  而且这些钱,是别人借的,如果去要钱是天经地义,合理合法,于是杜月笙的妻儿们终于忍不住问杜月笙:“咱们的手头已经很紧了,怎么还要撕碎烧掉欠条呢?”

  杜月笙用自己一生的智慧给他的子女们上了最后一课,他说:“我杜月笙的儿子,不可以成为向人讨债之人。感我们杜家恩的,没有这欠条也会报答我们,不感我们杜家恩的,这条欠条反而会害了你们。”

  杜月笙接着说:“我不想让你们在我走了以后去打官司,我没有给你们留什么财产,好在你们兄弟姐妹都已经长大成人,以后要靠你们自己养活自己”。

  接着,杜月笙又断断续续地口述了三份遗嘱,一份是写给国家社会的,一份是训勉子女的,还有一份是关于财产分配的。

  其实他的妻儿最关心的就是财产的分配方案,但是他们不知道,一辈子在金山银海里打滚的杜月笙,此时并没有多少财产可以分配。

  杜月笙说自己打拼了一辈子,最终手里却只剩下区区11万美金,折合港币,也不过60多万,这些钱,每位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一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女儿每人拿4000美元。

  8月6日晚上9点,杜月笙留在香港的3位夫人和4子3女,都聚在杜月笙的病榻前,陆京士代表杜月笙宣读了遗嘱稿,虽然妻妾儿女众多,听完遗嘱后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这是杜月笙没有预料到的。

  从8月2日到8月16日,杜月笙5次昏迷,又被众人用强心针、输血等各种方法救活起来,但是这些都折磨得他生不如死,连氧气罩也缓解不了他的哮喘。

  8月16日下午2点15分,在外求学的杜维善在陆京士夫人的陪同下抵达香港,为父亲送终。2点30分,老蒋的特使洪兰友抵达杜公馆,他向昏迷中的杜月笙转达了老蒋的慰问。

  洪兰友在杜月笙的耳朵旁边,大声说道:“杜先生,总统对你的病十分关怀,希望你早日康复!”没想到杜月笙听得很清楚,他睁开双眼,清晰地说出了他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好,好,大家有希望!”

  老蒋代表的慰问成了送杜月笙最后一程的人间祝福语,多么类似于“一路走好”的线分,杜公馆顿时陷入哭的海洋,杜月笙走完了漫长的死亡历程,曾经叱咤风云上海滩的杜月笙就这样客死他乡,从此也结束了他赌徒、流氓、大亨的一生。

  杜月笙去世以后,家人和亲友们遵照他的遗嘱,给他买了一口价值15000港币的楠木棺材,灵柩暂时放在了香港东华医院义庄。

  在杜月笙去世以后,他烧欠条的消息也很快传开,欠债人的心理各不相同,有些欠债人本身负债累累,实在无力给杜家还款,听说杜月笙烧掉欠条如释重负,也有些人佩服杜月笙的大义之举,心生敬佩,认为没有白交这个朋友。

  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回忆,父亲一生帮助朋友无数,借出的钱更是无数,但是几经周折来真正还钱的却只有一家人。由此可见很多人在杜月笙烧欠条以后,并不会主动去还钱。

  在逃离大陆去台湾之际,因为杜月笙曾经帮助蒋介石发动的4.12屠杀中利用黑社会杀害了大量的人,老蒋曾经派人劝告杜月笙一起往台湾,但杜月笙却拒绝了,他私下对朋友说:我不过是老蒋的一个夜壶,尿了尿没有用处就扔一旁。所以,他自己选择了去香港。在去香港之前,他召集家人安排留在上海的有关事项。因为他平时对朋友很讲义气,经常把钱财慷慨地借与他人,所以保存了许多借条,大的有黄金几百两到几十两;钱款成千上万到几百几十不等的大摞欠条借据。他告诉子女这些不能留给你们,要统统烧掉。杜月笙为什么要烧欠条?这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杜是个处事老道之人,他看透了人性是附强凌弱的自私本性,在他横行上海滩的岁月里,没有人敢赖他的欠账,所以欠条是个索要的凭据。二是社会的变局,新中国即将取代旧中国,他的黑势力再也没有市场了,因为他自己身负血债,连他自身的安危都没有保障,何况是纸写的欠条。三是把欠条留给自己的子女是给他们留下祸根,欠款之人看到时局变迁,为了赖账,更会把他的子女往死里整。四是人的良知不尽相同,昧良心的人即使有欠条也不准备还,有良心的即使没有欠条也会想办法还,所以烧掉可以让赖账者没有恶念来实施,让其子女免受加害。良心尚存者可能会从其他途径报答,更有利于子女在上海立足。所以说,杜月笙是个聪明绝顶之人,他也考虑到应该是有部分良心未泯的借款人会用各种办法归还的,但主要还是为其子女的安全考虑,他在黑道中混了这么久,应该看透了人性中的阴暗面。

  1951年8月的一天,63岁的杜月笙在坚尼地城杜公馆的卧榻上,气喘吁吁,面如死灰。坚尼地城杜公馆,位于香港,这是他最后的公馆,也是最寒酸的公馆,透露出一丝悲凉。只有三室一厅,还门可罗雀。

  杜月笙的哮喘病,尽管在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的治疗下,连回光返照也没有。他心里清楚所有的医生对自己的病已回天无力,他让家人叫来得意弟子陆京士,安排后事——订立遗嘱,分割财产。

  他那时只有10万美元的遗产,太太们和每个儿子各分一万,没结婚成家的女儿们各六千,结婚的女儿们各四千。所有人都出人意料,尽管分配上“重男轻女”,对“嫁出去的女儿不公”,可他的妻儿对这一决定没有任何异议,一点儿争夺财产的表现也没有。

  保险柜开启那刻,杜月笙一挥手随后发出脆弱而又坚定的命令——烧了,烧了!通通烧了!大家定睛一看,原来保险柜里是一摞厚厚的欠条,每一张欠条都是一笔巨款。就是最小面额的欠条也有是5000美金,甚至还有一张写着欠500根金条的欠条,署名王新衡。

  杜月笙用了很大气力,平静地,一字一句回复,大致意思是:现在兵荒马乱,很多欠债的人流离失所生死未卜,很难找到他们,就算找到了也难保要回欠款。若留着这些欠条,我死后,你们就会放弃努力,去依赖要账过生活。这样不但毁了“人面”还会毁了“情面”,你们还会丧失生活的斗志。对于那些知恩图报的人来说,就算没有欠条,当你们需要帮助时,也会出手相助的;大恩如大仇,如果是忘恩负义之人就算你们手握欠条也是要不回欠款的,说不定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8月16日下午2:15分,杜月笙在台求学的小儿子杜维善匆匆赶来为父亲送终。一会儿,老蒋的特使洪兰友送来老蒋的宽慰口信,杜月笙听了用尽最后的一丝力气,艰难地从口里挤出几个字:“你们有希望了”,永远地闭上了双目,此刻4:50分,再过一天就是他64岁的生日。

  历经人生凄苦的他,对生活的不易和被人看不起的痛苦深有体会,不愿让亲人朋友再丢尊严。

  除了卖梨他还干抛宫顶、摔暖瓶之类的“兼职”,吃尽了别人的白眼,仅有的尊严被人反复践踏,压抑的情绪无处释放,他和一些小瘪三流氓混在了一起,还染上赌瘾。后来找到了“组织”拜了青帮的陈世昌为“老头子”,正式入帮。结识了林桂生,攀上了黄金荣,把自己应得的赏钱全部分给身边的弟兄们,混了一段时间成了青帮老大,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

  要说杜月笙会做人,主要体现在他的讲情面上。他常说:“做人做事无需锦上添花,只需雪中送炭”。他在助人的过程中,常常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到别人的尊严,给足了别人面子。

  此时的章太炎已是垂暮之年,生活窘迫。细心的杜月笙看到后,诚心要帮助他,又怕失了老先生的脸面,因而在临别时,他趁老先生不注意,把折叠好的2000元银票偷偷压在茶杯下。

  半路上常会碰到一些叫花子、小流氓小瘪三,他们跟在车后呼喊着杜月笙的外号:“莱阳梨,给钱花,再给点”。每当这时,杜月笙并没有像其他上层人那样厌恶地把这些乞丐赶走,而是不愠不火让司机停车。那些衣衫褴褛的人便蜂拥而至,呼啦啦围在汽车前,杜月笙吩咐手下说,多拿些钱给他们,每个人都要给到。

  万国殡仪馆的老板听说杜月笙临终前要求要一口好棺材,他主动登门许诺把殡仪馆最好的一副棺材送上,提出只收半价7500块港币。他还免费让杜月笙的家人在万国殡仪馆正厅为杜先生治丧三日,各界名人义士纷纷前来送行,出殡盛况创战后第一。于右任、许世英、何应钦等人,亲自为他送灵柩到汐止镇大尖山上。

  杜月笙的七子杜维善定居在加拿大,是一位古币收藏专家,他还经常飞往上海为上海博物馆捐赠毕生所收藏的古钱币千余枚。

  杜月笙是旧社会上海滩的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上海滩三大亨之一(另两位是黄金荣和张啸林),是一个一时间风光无限的人。

  在杜月笙最风光的时候,他垄断了整个法租界的生意,并开设了大量的赌场。1935年到1937年,杜月笙手里有家公司叫三鑫公司,只是这一家公司一年的收入就有5000万大洋,什么概念?北洋政府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才2点几亿大洋,一家公司的收入就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几!此外,杜月笙还当过60多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有的是挂名,有的是实职,有的是干股,有的是入股,也有不少是正经生意,有了这么多的产业,杜月笙自然是大发横财了。

  在杜月笙时代的上海,汽车是奢侈品,就连洋人也未必能用得起。而杜月笙的杜公馆就有9辆汽车,配备的司机和助手有18人,贴身保镖有十几人,整个杜公馆一年的用度高达200万大洋。就当时的生活水平来说,一个上海普通家庭一年如果能有100大洋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了,而杜公馆一年的用度就相当于2万个上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度。假设现在一个上海家庭一年的花销是10万元的话,那么杜公馆一年的用度就相当于现在的20亿!可以说一个月的花销就近乎于2个小目标了。

  按照当时的汇率来说,40万美元相当于230万港币,当时香港一名普通文员一个月的收入大约是300港币,按照这个消费水平来说,40万美元也够他们全家生活十多年了。但是当时的杜月笙身体已经渐渐不行了,哮喘病越来越严重,看病、吃药一个月也要花去两万以上的港币。这期间杜月笙也做过些生意,曾经将四川的蚕丝运到香港来卖,但是运送的飞机员工中途起义,飞机降落在了北京,一下子10万美元血本无归!这次打击使他病情加重,从此一病不起。

  在杜月笙临死前,只留下了10万美金的遗产,他将其中的5万美金平分给了他的五位太太,长子分得1万,未出嫁的女儿各6000,已出嫁的女儿4000。当然,除了他还留下的10万美金,最为值钱的就是别人欠他的欠条了,这些欠条究竟价值多少如今也说不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价值连城!其中只是王新衡就欠了杜月笙500根金条,而这还是算欠的比较少的。不难想象,如果杜月笙拿着这些欠条去追债,他的日子肯定会好过很多,但令人诧异的是,他竟然把欠条全都烧了,并告诫家属不得追讨余债。

  以前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一直没有理解为什么杜月笙会这样做,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才多少感觉到了他其中的用意。杜月笙虽然是青帮出身,虽然是混黑社会的,但与我们一般所想象的穷凶极恶的黑社会不同,真正能在黑社会中混到超级大佬级别的,其实靠的并不是打打杀杀,而是做人。

  首先杜月笙是个仗义疏财的人,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在他刚进青帮的时候就有个没怎么帮得上忙的师傅叫陈世昌,在杜月笙发迹了之后也只是街头的一个烂仔,杜月笙对这个人却几乎是予取予求,什么都给。陈世昌的儿子不成器,经常赌钱,一次就输掉好几万,陈世昌便不停地找杜月笙借钱,杜月笙也从不吝啬,来一次给两万,再来再给两万,一直给到陈世昌不好意思再上门要为止。

  这些都是杜月笙对别人好的例子,也就是杜月笙的会做人。但杜月笙的做人并不只是对别人好而已,杜月笙的做人讲究的是情面。

  这点怎么说呢?我们可以拿《水浒传》中的两个人物,小旋风柴进和及时雨宋江来做对比,这两个人都非常仗义疏财,但两人的仗义疏财又各有不同。就拿柴进来说,对于江湖上投靠他的人士,如果是小混混,即便就几碗饭、几吊钱就打发了,而对于江湖上有脸面的人物从来都是热情相待,他对待不同的人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武松和他不对付,就是因为武松在他那里待过一段时间,待的非常憋屈。而宋江则不同,他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黄金荣虽然也做过很多慈善,比如在给穷人佘粥、发棉衣的时候,他在穷人拿了粥和棉衣后会命人把他们看起来,因为他怕这些人拿了东西后又跑到队伍后面排队再来 领一份。杜月笙有一次也是给全上海的乞丐发钱,一时间全上海三万多乞丐就跑来排队领钱,杜月笙就没有命人把领过钱的乞丐再看起来,对于杜月笙来说,就算跑到后面排队再来领一份他也认了。杜月笙后来就跟人说,乞丐也是有脸的,即使你给了他钱给了他吃的,但是你把他看起来,不信任他,他心里也不舒服。

  当时的很多罢工,当资本家搞不定的时候,往往都是由杜月笙出面搞定,而杜月笙的最终解决方案也不是让资本家出钱,而是他自己出钱搞定的。所以杜月笙在当时上海的底层,无论是工人还是乞丐都非常佩服杜月笙,这就是杜月笙的情面。

  包括他与上层文化人打交道,上门了以后非常礼敬地谈话,临走的时候要给人送钱,这场景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掏出一沓子钞票重重地摔在桌上,显得倍有面子。杜月笙是把一张小钱票折成一个小方块,压在茶碗底下,就怕别人不好意思。包括上海滩著名的律师章士钊,曾经在落难的时候得到过杜月笙的帮助,而杜月笙是生怕章士钊不好意思,就通过聘他为法律顾问的方式把钱送给了他。其实当时杜月笙是有自己的法律顾问的,姓秦,也是上海滩一位著名的律师。

  杜月笙在接人待物上有一种本能,就是我不仅要对你好,而且要以你最能接受的方式来对你好。不仅在外面要做的体面,而且在人情当中我们是相互尊重。我们也可以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思考,当一个人落难的时候确实缺钱,也希望别人能帮助自己。但是如果这种帮助没有顾及他受助者的面子,当受助的人缓过来以后,就不会真的去感谢帮助他的人了。

  杜月笙在情面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这也是为什么他能跟那么多人有很好的交情的原因。顺便再说一下,情面是内心一种非常微妙的感觉,是需要把握分寸的,但如果你是用一种技巧去把握分寸其实是没有用的,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就是说,其实杜月笙的道德修养其实是非常高的。

  在解释了杜月笙的情面,我们再回到他烧欠条这件事情上来,他烧欠条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当时还欠着他钱的,基本都是还不了的情况,如果能还的话应该早就还了,不至于会到杜月笙快死的时候还没还上。欠钱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没面子的事,我们可以想象,即便杜月笙的家人真的上门去讨要,人家一时半会也是拿不出的,与其上门讨要伤了情面,不如做人留一面日后好相见,便一把火全烧了。这样一来,就留住了欠钱人的情面,他们欠钱的事都随着一把火灰飞烟灭了,也就没人知道他们欠钱的事了。

  因此说到这里,我们应该能看出,至少在杜月笙生前,当时欠钱的人基本是没有主动还钱的。那么杜月笙烧了欠条后呢?或许有人还过,但能推断的是,绝大多数应该都没还,毕竟凭证没了,即便不还也没事。

  杜月笙把欠钱人的情面给保住了,可他的家属们呢?日子总还是要过的,没了钱又怎么过日子呢?其实虽然杜月笙烧了欠条,损失了大笔的财富,但是他却留住了情面,这些情面在日后给他的家属带来了相当多的好处。

  就拿杜月笙的小儿子杜维善来说,在杜月笙死后的一段日子里确实过得很苦,但是后来也是在杜月笙生前好友的帮助下逐渐发家致富,成为了一方富豪。杜维善能有钱到什么程度呢?他平时喜欢收藏一些古钱币,1991年他到上海博物馆的时候当时博物馆有一枚古波斯钱币,馆长跟杜维善说这枚钱币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杜维善看后便说道,这样的钱币他有很多。后来杜维善就为上海博物馆捐赠了2000多枚这样的钱币!其实就杜月笙的子女来说,他一生共有8个儿子2个女儿,他的子女们发展都很不错,儿子们大多在金融银行界工作,女儿虽然娇养但是不娇惯,结局都算是好的。

  杜月笙的子女们都能有好的人生,多少都与杜月笙生前所攒下来的情面有关。一个两个子女混的好很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的能力强,但都混的不错,就不只是能力的问题了,而是因为有人帮忙,而且愿意帮忙了。这些人为什么愿意帮忙?其实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是杜月笙生前欠了钱,打了借条给杜月笙的人,杜月笙烧掉了这些欠条,碍于面子他们不愿意承认欠了钱,但心里总会觉得欠了杜月笙的,这种心里上的亏欠,他们也总会想方设法地偿还,只要条件允许的时候。所以杜月笙的子女们在人生中的许多时刻总是容易得到别人的诚意的帮助,就是因为杜月笙烧掉了他们的欠条,留了他们的情面。

  所以说,杜月笙烧欠条的做法其实是非常高明的,留住了情面,是否还钱其实也就不重要了。

  早年的杜月笙有多能耐有多威风,我这里就不说了,可晚年的杜月笙有多囧,估计知道的人不多,杜月笙在虽然在上海能呼风唤雨,可惜在一天夜里,杜月笙匆忙的带着全家坐上一条荷兰轮船离开上海,从原来豪华的大宅子,窝进了只有三室一厅坚尼地城杜公馆,

  杜月笙在巅峰的时候,他可以用富甲天下来形容,根据现在的资料记载:当时的杜月笙连豪车,上海的杜公馆,杜公馆的开支,银行股份还有青帮的生意,巅峰期最少估算有三千万大洋。而当时的一个大洋换算现在1200元购物值算,他巅峰的身家估计值现在的360亿元。

  根据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在后来对朋友的回忆:杜月笙的当时的财产,其实的大部分都是在上海主要的股份和不动产,而当时带走的现金其实不多,特别是在两年的时间里,又开销了不少的生活资费,导致他临终分给儿子们的,只有 10 万美元而已。

  面对这样的安排,我们通常都会想,他的妻儿会不会私下异议,相互会为争夺财产而争执不一,可是杜月笙在这点做的还不错,各房的妻子和孩子们都没有任何的异议。

  最后,他拿出收藏的很严的保险柜的钥匙,并且让孟小冬去开启那个神秘的保险柜。妻子和孩子们都非常的激动,因为过了两年的苦日子,此时百感交集,心里既有一些悲伤可是更多的是兴奋,因为这个保险柜,谁也不知道里面到底还有多少财富分给他们。

  当时他的子女很犹豫,现在自己的情况那么差,为何要烧掉欠条,为何不去让那些人还清欠条呢?

  此时杜月笙一挥手,叫家人赶紧把欠条烧个一干二净。家人很迷茫和很不理解,特别是几个太太和子女,可是他的徒弟陆京士却非常明白,为何他要这样做。

  杜月笙从一个卖水果的,混到了成为上海滩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生很传奇,特别是孤胆救出黄金荣的一件事,更是让他作为了青帮龙头的位置,而杜月笙之所以能崛起,他曾经归类自己的成功之道,就是讲究三碗面:“人面、场面、情面

  杜月笙能从一能从一无所有,到坐上头把交椅,他在江湖上名声最好的,就是重情重义,特别是给人情面。在上海滩曾经评价他:“杜月笙很会做人”。杜月笙曾经对孩子说了:“做人做事无需锦上添花,只需雪中送炭”。他非常懂得什么时候给人情面,而他思考问题都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同时考虑别人的名声和需求。

  可是杜月笙最后是把欠条都烧了,并且出于对家人的考虑,还给了欠条人留下了情面。但是对多数人来说,留下欠条的那些人,有没人主动还杜家的呢?

  杜月笙烧欠条的事很快街知巷闻。有写千条的主人是如释重负,更多人是钦佩杜月笙的舍得。可是主动登门还欠账的一个都没有。而反而是有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听到了杜月笙此举一个送来的上好的棺木,给了一个半折还提供了场地给杜月笙的家眷,让杜月笙能风光大葬,另外一个则仰慕杜月笙的为人,为他扫墓三年,直到自己离开人世,

  而在杜月笙制众多的朋友中,唯一只有叫王艮仲的人赎回了自己的欠条,王艮仲作为浦东当时一个地主,虽然没有杜月笙那么富有,但是在上海也是个土豪,本来他可以不换欠账,但是他却变卖了自己产业,将欠账还上了。这是为什么?

  其实王艮仲当时找杜月笙筹款,就是为了抗日,当时他抗日态度是非常坚决的。王艮仲,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王师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人。我们的亲密朋友,还是一位爱国人士,他自小就立志爱国、救国。

  王艮仲利用自己的身份,对于新四军游击队给了很多的帮助,其中新四军的许多队伍供给等困难,都是他从中协调解决。抗战胜利后,他毅然辞职,他家乡南汇为基地,创建了农场和建设公司,并且还打通了浦东交的交通。在海滨拿出一千亩田地,组建“新农村”建,在上海滩曾经轰动一时,但是许多名流包括杜月笙都前去参观。

  王艮仲老在2013年去世,终年110岁,这位值得尊重的老人家,可谓是善有善报,比起杜月笙以“人面、场面、情面”,不存钱,存情面的做法,依靠各种的心计和钻营虽然是风光一时,可是对于家国的贡献太少,杜月笙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利益。而王艮仲先生,一生都在为民族抗日和新中国经济和教育建设上努力,甘愿交出自己的产业和公司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他虽不如杜月笙知名,可他为中国做出的贡献,却受到人们的敬仰。

  再结合时下的人性现状,就算有欠(借)条别人都不一定还,就算你再三去催债别人也不一定还,更何况你不去要,也没有欠(借)条了,还有人会主动还债吗?

  据杜美如回忆,1949年5月27日,杜月笙带着家人乘坐“海燕”号荷兰轮船,从吴淞口默默地离开上海。数日后,来到香港,并隐居。

  ▲左图:少年杜月笙,双目炯炯有神,意气风发;右图:晚年杜月笙,愁眉苦脸,心事重重。长相乎!命运乎!

  不久,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方面让《新闻报》总编钱永铭给杜月笙写信,希望他返回大陆,为新中国建设做贡献。于是,杜月笙很是高兴,并打算返回上海定居。

  也就是说,杜月笙过不了1951年七月十五日这个坎,这一天也是阳历8月16日。结果,杜月笙还真就在这一天死的。不知,这是不是巧合。

  “借出的,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感恩的,永远会记得我们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去要账,可能换来牢狱之灾(杀身之祸)。大恩如大仇,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后来,据杜美如回忆,父亲一生帮助朋友无数,借出的钱更是无数,而几经周折主动还钱的却唯有一家人。

  “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存钱再多不过金山银海,交情用起来好比天地难量!”等话,称为做人的名言警句,但这样的结果对于这样的名言来说,却无异于是一种讽刺。还真是“朋友千千万万,真心有几人”、“人走茶凉,世态炎凉”、“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啊!图片来源网络

  欠钱和杜烧欠条是两件事情,虽有紧密联系,但实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对君子而定的,除此之外就不用多说了。杜心里很清楚,他离开了家族成员之后会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是心里有数的,看似烧了欠条吃亏,实质是为了给后代平安稳定的生活来考量的。因为欠条中的那些人能还的能帮的早就来扶助了,不会等到现在。放过了他人也放过自己,留下这些也是个祸害,反而会给子女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人情练达是文章。他是个很聪慧的人。

  1951年8月1日晚,病入膏肓的杜月笙,躺在床上,长叹一声:“我许了个愿,若京士今天能来,我这病还有救,

  “我杜月笙的儿子,不可以成为向人讨债之人。感我们杜家恩的,没有这欠条也会报答我们,不感我们杜家恩的,这条欠条反而会害了你们。”

  “这些钱,每位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女儿每人拿4000美元”

  杜月笙对深恶痛绝,自此几乎与沈月英断了往来,只吩咐人给她好好安置,安稳度日。

  当时,梅兰芳以“兼祧”为名,想坐拥“三人之福”,但二夫人挺着孕肚,拿刀相逼,梅兰芳就只能委屈孟小冬。

  有一次,林桂生吩咐杜月笙办事,给了他一笔钱财,事后杜月笙把剩下的钱如数奉还。

  “你们要学会自谋出路,不要再像我一样,我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

  杜月笙曾说:一等男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男人有脾气有本事,末等男人有脾气没本事。

  杜月笙烧欠条是最聪明的,因为,能借杜月笙钱还拖着不还的绝对不是普通人,杜月笙死了如果杜后人去要债是交恶找死,相反,如果杜月笙烧了欠条是那些人欠杜月笙一个人情,这些人情会给杜月笙后人更宽更好的路走,没了欠条杜月笙后人自食其力也对后人更好,否则!躺在欠条上只能让后人变成收债的,因此,杜月笙烧欠条才是聪明之举,不愧是上海滩黑老大。完美电竞

Copyright © 2012-2023 完美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5015号-2